03 NAPI 入门
第一部分:NAPI基本概念介绍
OpenHarmony 中的 NAPI(由Node.js N-API 框架扩展而来),是UI框架下ArkUI子系统的一部分, 用于通过 JS/ETS 语言编写的代码与 native 代码(C/C++ )交互。NAPI适合封装IO、CPU密集型、OS底层等能力并对外暴露JS接口,通过NAPI可以实现JS(JavaScript)与C/C++代码互相访问。
1 JavaScript 、 TypeScript 和 ArkTS
TypeScript 是 JavaScript 的类型的超集,支持ES6语法,支持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,如类、接口、继承、泛型等,是一种静态类型检查的语言,提供了类型注解,在代码编译阶段就可以检查出数据类型的错误同时扩展了JavaScript 的语法,所以任何现有的JavaScript 程序可以不加改变的在 TypeScript 下工作为了保证兼容性,TypeScript 在编译阶段需要编译器编译成纯 JavaScript 来运行。TypeScript 文件的后缀名 .ts (.ts,.tsx,.d.ts),JavaScript 文件是 .js。
ArkTS 则是在TypeScript 基础上扩展一些功能,增加一些类似语法糖和"注解"作用的。
2 .ts 和.d.ts文件
.ts 文件包含实际的代码逻辑,用于编写 TypeScript 程序的实现,文件包含了变量、函数、类等 TypeScript 代码的定义和实现。在编译时.ts 文件将被转换为 JavaScript 文件,从而可以在浏览器或其他 JavaScript 运行环境中执行;而 .d.ts 文件是类型声明文件里面只有类型代码,没有具体的代码实现。它的文件名一般为[模块名].d.ts的形式,其中的d表示 declaration(声明),用于描述 JavaScript 代码在 TypeScript 中的类型信息。 从简而言之,.ts 文件是我们编写实际业务逻辑的地方,而 .d.ts 文件是用于提供类型声明的地方。
3 基础数据类型
NAPI框架,所有参数,无论是ECMAScript标准中定义的Boolean、Null、Undefined、Number、BigInt、String、Symbol和Object八种数据类型,还是Function类型,都已统一封装为napi_value类型,故可如获取数据类型的参数一样获取Function类型参数。
基本数据类型:
- napi_env 对应 NativeEngine 在 oh 中指 ArkComplier 中 JSNAPI 的相关上下文环境,任何 napi 数据类型和 js 数据类型的转换都需要用到它。
- napi_value 对应 NativeValue 在 oh 中指所有 ArkComplier 可识别的 js 数据类型,它有子类 ArkNativeNumber、ArkNativeString、ArkNativeFunction 等,对应 js 中的 number、string、function 等数据类型。
- napi_callback_info 对应 NativeCallbackInfo ,指注册 callback handle 时用来存放 js 传入参数信息的数据类型。它是一个 struct。
- napi_property_descriptor 是用来存放单个 property 的数据类型。
- napi_callback 对应 NativeCallback,即前面的 callback handle,native 代码将其注册为对应 js 接口的回调函数。
4 NAPI 对象生命周期
NAPI 对象的生命周期代表着从对象创建到释放的整个过程,如下图所示:
在 ArkTS 应用启动时会加载 NAPI 模块,而在 NAPI 模块加载过程中会创建一个对象 A 提供给应用使用,在应用退出或者主动释放 A 对象前,A 对象必须一直保持"活跃"状态。从 A 对象创建到释放的整个过程也代表着 A 对象的生命周期。

当调用 Node-API 时,底层虚拟机在堆中对象的句柄可能以 napi_values 的形式返回。这些句柄必须保持对象"活动",直到本地代码不再需要它们。
5 同步接口和异步接口
同步接口在主线程中执行,可能会导致界面卡顿;异步接口在工作线程中执行,避免了主线程的阻塞。
概念 | 同步接口 | 异步接口 |
---|---|---|
执行线程 | 主线程 | 工作线程 |
阻塞情况 | 会阻塞主线程 | 不会阻塞主线程 |
使用场景 | 简单任务 | 复杂任务、CPU密集型任务 |
实现复杂度 | 简单 | 复杂 |
异步接口使用napi_create_async_work函数创建异步工作项,并使用napi_queue_async_work函数将其加入调度队列。在Complete函数中处理异步结果,调用回调函数或更新Promise状态。
第二部分:NAPI常见函数
学习了NAPI的基础理论部分后,本小节再介绍几个在开发者使用频繁的几个函数。
1 napi_get_cb_info
功能说明:
napi_get_cb_info 是 Node.js N-API 中的一个核心函数,主要用于在原生插件(通常用 C/C++ 编写)中获取调用 JavaScript 函数时传递的参数信息、this 对象以及其他上下文数据。简单来说,它是原生代码与 JavaScript 交互的核心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get_cb_info(napi_env env,
napi_callback_info cbinfo,
size_t* argc,
napi_value* argv,
napi_value* this_arg,
void** data)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(C/C++) | 方向(对函数而言)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的环境句柄,提供了函数执行的上下文。 |
cbinfo | napi_callback_info | 输入 | 回调信息句柄,通常由 Node.js 在调用原生函数时传入。 |
argc | size_t * | 输入/输出 | 输入时表示期望获取的参数数量,输出时表示实际接收到的参数数量。 |
argv | napi_value * | 输出 | 用于存储参数的数组。如果传入 nullptr,则不会复制参数,仅获取数量。 |
this_arg | napi_value * | 输出 | 用于接收 JavaScript 中的 this 对象。 |
data | void ** | 输出 | 用于接收在创建函数时可能绑定的额外数据指针。 |
使用示例:
#include <node_api.h>
// 准备变量来获取参数和信息
size_t argc = 2; // 我们期望获取2个参数
napi_value argv[2]; // 准备一个数组来存放这两个参数
napi_value this_arg;
void* data;
// 调用 napi_get_cb_info 获取信息
status = napi_get_cb_info(env, info, &argc, argv, &this_arg, &data);
if (status != napi_ok) {
// 处理错误...
}
2 napi_get_value_string_utf8
功能说明: 从 JavaScript 字符串值中提取 UTF-8 编码的 C 字符串。它将 JavaScript 字符串转换为 UTF-8 格式的字符数组,便于 C/C++ 代码处理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get_value_string_utf8(napi_env env,
napi_value value,
char* buf,
size_t bufsize,
size_t* result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,提供函数执行的上下文 |
value | napi_value | 输入 | 要转换的 JavaScript 字符串值 |
buf | char* | 输出 | 指向存储结果的缓冲区的指针(可为 NULL) |
bufsize | size_t | 输入 | 缓冲区的大小(以字节为单位) |
result | size_t* | 输出 | 可选参数,接收实际字符串长度(不包括空终止符) |
使用示例:
napi_value js_string;
// ... 获取 JavaScript 字符串到 js_string ...
// 首先获取所需缓冲区大小
size_t length;
napi_get_value_string_utf8(env, js_string, NULL, 0, &length);
// 分配缓冲区(+1 用于空终止符)
char* buffer = (char*)malloc(length + 1);
// 实际获取字符串内容
napi_get_value_string_utf8(env, js_string, buffer, length + 1, NULL);
// 使用 buffer...
free(buffer);
3 napi_create_function
功能说明: 创建一个新的 JavaScript 函数对象,该函数在调用时会执行指定的 C/C++ 回调函数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create_function(napi_env env,
const char* utf8name,
size_t length,
napi_callback cb,
void* data,
napi_value* result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 |
utf8name | const char* | 输入 | 函数名称(UTF-8 编码) |
length | size_t | 输入 | 函数名称长度(使用 NAPI_AUTO_LENGTH 自动计算) |
cb | napi_callback | 输入 | 当 JavaScript 函数被调用时执行的原生回调函数 |
data | void* | 输入 | 传递给回调函数的用户数据 |
result | napi_value* | 输出 | 新创建的 JavaScript 函数对象 |
使用示例:
napi_value my_function;
napi_create_function(env, "myFunction", NAPI_AUTO_LENGTH, MyNativeFunction, NULL, &my_function);
4 napi_create_object
功能说明: 创建一个新的空 JavaScript 对象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create_object(napi_env env, napi_value* result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 |
result | napi_value* | 输出 | 新创建的 JavaScript 对象 |
使用示例:
napi_value obj;
napi_create_object(env, &obj);
5 napi_create_string_utf8
功能说明: 从 UTF-8 编码的 C 字符串创建 JavaScript 字符串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create_string_utf8(napi_env env,
const char* str,
size_t length,
napi_value* result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 |
str | const char* | 输入 | UTF-8 编码的 C 字符串 |
length | size_t | 输入 | 字符串长度(使用 NAPI_AUTO_LENGTH 自动计算) |
result | napi_value* | 输出 | 新创建的 JavaScript 字符串 |
使用示例:
napi_value js_string;
napi_create_string_utf8(env, "Hello World", NAPI_AUTO_LENGTH, &js_string);
6 napi_set_named_property
功能说明: 给 JavaScript 对象设置一个命名属性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set_named_property(napi_env env,
napi_value object,
const char* utf8name,
napi_value value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 |
object | napi_value | 输入 | 要设置属性的 JavaScript 对象 |
utf8name | const char* | 输入 | 属性名称(UTF-8 编码) |
value | napi_value | 输入 | 要设置的属性值 |
使用示例:
napi_value obj, value;
napi_create_object(env, &obj);
napi_create_string_utf8(env, "test", NAPI_AUTO_LENGTH, &value);
napi_set_named_property(env, obj, "propertyName", value);
7 napi_get_value_double
功能说明: 从 JavaScript 数字值中提取 C 双精度浮点数值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get_value_double(napi_env env, napi_value value, double* result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 |
value | napi_value | 输入 | JavaScript 数字值 |
result | double* | 输出 | 提取的双精度浮点数值 |
使用示例:
double number;
napi_get_value_double(env, js_number_value, &number);
8 napi_typeof
功能说明: 确定 JavaScript 值的类型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typeof(napi_env env, napi_value value, napi_valuetype* result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 |
value | napi_value | 输入 | 要检查的 JavaScript 值 |
result | napi_valuetype* | 输出 | 值的类型(如 napi_number, napi_string 等) |
使用示例:
napi_valuetype type;
napi_typeof(env, js_value, &type);
if (type == napi_number) {
// 处理数字类型
}
9 napi_open_handle_scope / napi_close_handle_scope
功能说明: 管理 napi_value 句柄的生命周期,防止内存泄漏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open_handle_scope(napi_env env, napi_handle_scope* result);
napi_status napi_close_handle_scope(napi_env env, napi_handle_scope scope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 |
result | napi_handle_scope* | 输出 | 新创建的作用域句柄 |
scope | napi_handle_scope | 输入 | 要关闭的作用域句柄 |
使用示例:
napi_handle_scope scope;
napi_open_handle_scope(env, &scope);
// 在此作用域内创建 napi_value
napi_close_handle_scope(env, scope);
10 napi_throw_error
功能说明: 抛出 JavaScript 错误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throw_error(napi_env env, const char* code, const char* msg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 |
code | const char* | 输入 | 错误代码(可为 NULL) |
msg | const char* | 输入 | 错误消息 |
使用示例:
napi_throw_error(env, NULL, "Something went wrong");
11 napi_create_int32
功能说明: 从 C int32_t 值创建 JavaScript 数字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create_int32(napi_env env, int32_t value, napi_value* result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 |
value | int32_t | 输入 | C 整数值 |
result | napi_value* | 输出 | 新创建的 JavaScript 数字 |
使用示例:
napi_value js_number;
napi_create_int32(env, 42, &js_number);
12 napi_call_function
功能说明: 调用JavaScript函数。
函数原型:
napi_status napi_call_function(napi_env env,
napi_value recv,
napi_value func,
size_t argc,
const napi_value* argv,
napi_value* result);
参数说明:
参数 | 类型 | 方向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
env | napi_env | 输入 | N-API 环境句柄 |
recv | napi_value | 输入 | 函数调用时的 this 对象 |
func | napi_value | 输入 | 要调用的 JavaScript 函数 |
argc | size_t | 输入 | 参数数量 |
argv | const napi_value* | 输入 | 参数数组 |
result | napi_value* | 输出 | 函数调用的返回值(可为 NULL) |
使用示例:
napi_value global, func, args[1], result;
napi_get_global(env, &global);
// 假设 func 是一个 JavaScript 函数
napi_call_function(env, global, func, 1, args, &result);
第三部分:NAPI开发步骤
1. 引入头文件并实现C/C++函数体
首先是在C/C++文件中引入 #include "napi/native_api.h"
,然后就是按照普通逻辑实现C/C++的函数体。
#include "napi/native_api.h"
2. 定义要开放的NAPI接口函数与Native函数的映射关系
将C/C++中的Native函数或者属性开放给JavaScript使用,通常是在框架自带的函数 static napi_value Init(napi_env env, napi_value exports)
中完成映射的。
EXTERN_C_START
static napi_value Init(napi_env env, napi_value exports) {
napi_property_descriptor desc[] = {
{"Init", nullptr, ObjectDectionInit, nullptr, nullptr, nullptr, napi_default, nullptr},
{"Process", nullptr, ObjectDectionProcess, nullptr, nullptr, nullptr, napi_default, nullptr},
{"DeInit", nullptr, ObjectDectionDeInit, nullptr, nullptr, nullptr, napi_default, nullptr}};
napi_define_properties(env, exports, sizeof(desc) / sizeof(desc[0]), desc);
return exports;
}
EXTERN_C_END
或者使用宏定义:
EXTERN_C_START
static napi_value Init(napi_env env, napi_value exports) {
napi_property_descriptor desc[] = {
DECLARE_NAPI_FUNCTION("Init", ObjectDectionInit),
DECLARE_NAPI_FUNCTION("Process", ObjectDectionProcess),
DECLARE_NAPI_FUNCTION("DeInit", ObjectDectionDeInit)
};
napi_define_properties(env, exports, sizeof(desc) / sizeof(desc[0]), desc);
return exports;
}
EXTERN_C_END
这样子就建立完成了相关的映射关系。
3. 建立接口与Module的映射关系
3.1 定义一个napi_module对象
定义一个napi_module对象,把对应的so绑定到nm_modname属性中,并且绑定了注册Module的入口函数。
/*
* Napi Module define
*/
static napi_module msLiteModule = {
.nm_version = 1,
.nm_flags = 0,
.nm_filename = nullptr,
.nm_register_func = Init,
.nm_modname = "mslite_napi",
.nm_priv = ((void *)0),
.reserved = {0},
};
绑定后就可以在ETS侧通过 import mslite_napi from 'libmslite_napi.so'
import mslite_napi from 'libmslite_napi.so'
let resourceManager = context.resourceManager
mslite_napi.Init(resourceManager)
mslite_napi
.Process(this.modelId, picDesc, buffer)
.then((value: InferResult) => {
callback(value.objects)
})
.catch((err: BusinessError) => {})
mslite_napi.DeInit()
3.2 napi_module对象绑定到系统函数RegisterModule中
再把napi_module对象传入到系统函数RegisterModule中:
/*
* module register
*/
extern "C" __attribute__((constructor)) void RegisterModule(void) {
MS_LOG(INFO) << "RegisterModule() is called";
napi_module_register(&g_module);
}
3.3 执行napi_module的入口函数nm_register_func
一般来说在OH系统中内置的NAPI的注册入口函数是由Framework自动去执行,所以呢我们自己开发NAPI的话需要自己去调用触发才行。
4. 定义ETS接口描述文件.d.ts
export const Init: (path: Object) => number
export const Process: (
modeid: number,
picDesc: Object,
buffer: ArrayBuffer,
) => number
export const DeInit: () => number
5. 在Native侧实现接收和处理ETS的传参及反馈结果
因为在ETS侧你可以认为数据类型是弱类型的,具体的类型是什么,需要由Native侧自己去解析。
Native侧接收ETS侧传递过来的函数的形参列表及返回值都是固定类型的。
5.1 开发同步接口
C开发者做好数据的转换工作就可以了。
JavaScript调用传递的参数对象、函数对象都是以napi_value
这样一个抽象的类型提供给C的,开发者需要将它们转换为C数据类型进行计算,再将计算结果转为napi_value
类型返回就可以了。NAPI框架提供了各种api接口为用户完成这些转换,这些转换工作背后是依赖JS引擎去实现的。
static napi_value GetVisitCountSync(napi_env env, napi_callback_info info) {
/* 根据环境变量获取参数 */
size_t argc = 2; //参数个数
napi_value argv[2] = { 0 }; //参数定义
/* 入参变量获取 */
napi_get_cb_info(env, info, &argc, argv, nullptr, nullptr);
// 获取入参的类型
napi_valuetype valueType = napi_undefined;
napi_typeof(env, argv[0], &valueType);
// 入参值转换为C/C++可以操作的数据类型
char value[VALUE_BUFFER_SIZE] = { 0 };
size_t valueLen = 0;
napi_get_value_string_utf8(env, argv[0], value, VALUE_BUFFER_SIZE, &valueLen);
// ...... 省略若干业务流程计算步骤
/* C/C++数据类型转换为JS数据类型并返回 */
napi_value result = nullptr; // JS字符串对象
std::string resultStr = "Visit Count = 65535";
napi_create_string_utf8(env, resultStr.c_str(), resultStr.length(), &result);
return result; //返回JS对象
}
5.1.1 函数声明
每一个映射后的函数,必须是参数napi_env env, napi_callback_info cbinfo,返回值为napi_value。为了实现js或ets调用,NAPI框架需要解决以下问题,数据传递与转换,js/ets传入的入参、得到的返回结果,需要转换成C/C++代码可以操作的数据类型,因此NAPI框架引入了一个中间的数据类型,来分别对应上层js/ets与C/C++的类型,以及数据类型的操作方法。
5.1.2 获取入参
函数napi_get_cb_info从cbinfo参数中获取JavaScript传入参数
5.1.3 把NAPI类型转换为C/C++可识别的类型
napi_value NapiDemo(napi_env env, napi_callback_info cbinfo)
{
...
char* type = nullptr;
size_t typeLen = 0;
napi_get_value_string_utf8(env, argv[0], nullptr, 0, &typeLen);
NAPI_ASSERT(env, typeLen > 0, "typeLen == 0");
type = new char[typeLen + 1];
napi_get_value_string_utf8(env, argv[0], type, typeLen + 1, &typeLen);
...
}
5.1.4 返回值
当C++没有返回值时NapiDemo将nullptr返回,NAPI框架没有nullptr,通过napi_get_undefined将nullptr转换成nullptr napi_undefined。
napi_value NapiDemo(napi_env env, napi_callback_info cbinfo)
{
...
napi_value result = nullptr;
napi_get_undefined(env, &result);
return result;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