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  • GM-3568JHF
  • M4-R1
  • M5-R1
  • SC-3568HA
  • M-K1HSE
  • CF-NRS1
  • CF-CRA2
  • 1684XB-32T
  • 1684X-416T
  • C-3568BQ
  • C-3588LQ
  • GC-3568JBAF
  • C-K1BA
商城
  • English
  • 简体中文
首页
  • GM-3568JHF
  • M4-R1
  • M5-R1
  • SC-3568HA
  • M-K1HSE
  • CF-NRS1
  • CF-CRA2
  • 1684XB-32T
  • 1684X-416T
  • C-3568BQ
  • C-3588LQ
  • GC-3568JBAF
  • C-K1BA
商城
  • English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M4-R1

    • 一、简介

      • M4-R1简介
    • 二、快速上手

      • 01 OpenHarmony概述
      • 02 镜像烧录
      • 03 应用开发快速上手
      • 04 设备开发快速上手
    • 三、应用开发

      • 01 ArkUI

        • 1 ArkTS语言简介
        • 2 UI 组件-Row 容器介绍
        • 3 UI 组件-Column 容器介绍
        • 4 UI 组件-Text 组件
        • 5 UI 组件-Toggle 组件
        • 6 UI 组件-Slider 组件
        • 7 UI 组件-Animation 组件&Transition 组件
      • 02 资料获取

        • 1 OpenHarmony 官方资料
      • 03 开发须知

        • 1 Full-SDK替换教程
        • 2 引入和使用三方库
        • 3 HDC调试
        • 4 命令行恢复出厂模式
        • 5 升级App为system权限
      • 04 构建第一个应用

        • 1 构建第一个ArkTs应用-HelloWorld
      • 05 案例

        • 01 串口调试助手应用案例
        • 02 手写板应用案例
        • 03 数字时钟应用案例
        • 04 WIFI 信息获取应用案例
    • 四、设备开发

      • 1 Ubuntu环境开发

        • 01 环境搭建
        • 02 下载源码
        • 03 编译源码
      • 2 使用DevEco Device Tool 工具

        • 01 工具简介
        • 02 开发环境的搭建
        • 03 导入SDK
        • 04 HUAWEI DevEco Tool 功能介绍
    • 五、内核外设与接口

      • 01 指南
      • 02 设备树介绍
      • 03 GPIO介绍
      • 04 I2C通讯
      • 05 SPI通信
      • 06 PWM 控制
      • 07 串口通讯
      • 08 TF卡
      • 09 屏幕
      • 10 触摸
      • 11 Ethernet(以太网)
      • 12 M.2 硬盘
      • 13 音频
      • 13 WIFI & BT
      • 14 摄像头
    • 六、资料下载

      • 资料下载
  • M5-R1

    • 一、简介

      • M5-R1简介
    • 二、快速上手

      • 镜像烧录
      • 环境搭建
      • 下载源码
    • 三、外设与接口

      • 树莓派接口
      • GPIO 接口
      • I2C 接口
      • SPI通信
      • PWM控制
      • 串口通讯
      • TF Card
      • 屏幕
      • 触摸
      • 音频
      • RTC
      • Ethernet
      • M.2
      • MINI-PCIE
      • Camera
      • WIFI&BT
    • 四、资料下载

      • 资料下载

13 WIFI & BT

1 WIFI & BT 介绍

1.1 WIFI

WiFi(​Wireless Fidelity​)是基于 IEEE 802.11 标准的无线通信技术,核心功能是将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局域网(LAN)。多年以来,WIFI几乎都是短距离条件下要求高速率无线通信的首选,有2.4GHz 和 5GHz 两个频段可选,常用于视频流,OTA升级等,通信速率要明显高于使用蓝牙。

硬件上通常使用SDIO接口与主控芯片进行通信,使用时需要搭配天线来接收和发送电磁波信号,我们的嵌入式板卡一般是外接天线,如下图所示:

嵌入式板卡外接天线

对于路由器这类对通信要求高的,使用的天线一般是下图这种:

路由器天线 有些朋友会疑惑了,以前的大哥大手机还能看到天线,从触摸屏手机开始,视乎就看不到天线的存在了。其实早期是被集成到手机边款了,或者当时的手机边款就是天线。随着电路高度集成化,天线尺寸也越来越小,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机,边款上的小横条其实就是负责各种功能(WIFI,Bluetooth,GPS,GMS等)的天线的了。

1.2 经典蓝牙(SPP)和低功耗蓝牙(BLE)

关于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,大家可以参考我总结的下表:

区别项低功耗蓝牙(BLE)经典蓝牙(SPP)
传输距离距离较短,通信范围一般为10米左右通信距离较远,可达100米
传输速率1Mbps或更低3Mbps或更高
蓝牙功耗极低功耗,使用电池供电设备较高功耗:经典蓝牙设计注重速度和传输容量,需要电源持续供电
硬件成本低成本:BLE芯片和模块价格低廉相比BLE价格稍高一些
开发难度低复杂度:协议栈简单,易于开发较高复杂度:协议栈较复杂,开发难度较大
典型应用传感器、IoT 设备蓝牙打印机、高速数据交换(图像传输、文件传输)等

蓝牙对比表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好奇,BLE到底是使用了什么黑科技,功耗可以做到这么低呢?

其实BLE传输数据时的功耗相比于SPP那可一点都不低!省电的关键在于以高功耗传输完数据以后,会进入一段时间的休眠,如下图所示,它只在连接事件发生时才进行数据传输:

BLE连接事件图

我们再来看截图的功耗图:

BLE功耗图

明白了为什么BLE功耗低的同时,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对数据量要求比较高时,我们不会使用BLE,因为大部分时候它都处于在"睡眠"状态。

1.3 RTL8723DS模块介绍

RTL8723DS是一款基于RTL8723DS芯片的SDIO接口单频单通道蓝牙WiFi二合一模块,主要用于智能家居、物联网设备和其他需要蓝牙和WiFi功能的嵌入式系统设计。 该WiFi模块提供SDIO接口以连接主机处理器,并为BT提供高速UART接口。它还具有PCM接口,用于音频数据传输,通过BT控制器直接连接到外部音频编解码器。采用1x1 802.11nb/g/nmimo技术,理论上WiFi吞吐量可达150Mbps。 蓝牙支持BT2.1+EDR/BT3.0和BT4.2,支持双模蓝牙,同时兼任BLE和SPP,满足不同开发需求。

2 WIFI & BT 模块在板卡的位置

WIFI & BT模块位置

3 WIFI & BT 连接性测试

3.1 设备树解析

提示

下文的文件路径:out/kernel/src_tmp/linux-5.10/arch/arm64/boot/dts/rockchip/ 需要先编译码源。

本板卡的WIFI和BT分别使用SDMMC2 外设和 UART8,下面我们来解析一下设备树文件:

基本定义层( rk3568.dtsi )

sdmmc2: dwmmc@fe000000 {
    compatible = "rockchip,rk3568-dw-mshc",
                 "rockchip,rk3288-dw-mshc";
    reg = <0x0 0xfe000000 0x0 0x4000>;
    interrupts = <GIC_SPI 100 IRQ_TYPE_LEVEL_HIGH>;
    max-frequency = <150000000>;
    clocks = <&cru HCLK_SDMMC2>, <&cru CLK_SDMMC2>,
             <&cru SCLK_SDMMC2_DRV>, <&cru SCLK_SDMMC2_SAMPLE>;
    clock-names = "biu", "ciu", "ciu-drive", "ciu-sample";
    fifo-depth = <0x100>;
    resets = <&cru SRST_SDMMC2>;
    reset-names = "reset";
    status = "disabled";
};
........

uart8: serial@fe6c0000 {
    compatible = "rockchip,rk3568-uart", "snps,dw-apb-uart";
    reg = <0x0 0xfe6c0000 0x0 0x100>;
    interrupts = <GIC_SPI 124 IRQ_TYPE_LEVEL_HIGH>;
    clocks = <&cru SCLK_UART8>, <&cru PCLK_UART8>;
    clock-names = "baudclk", "apb_pclk";
    reg-shift = <2>;
    reg-io-width = <4>;
    dmas = <&dmac0 16>, <&dmac0 17>;
    pinctrl-names = "default";
    pinctrl-0 = <&uart8m0_xfer>;
    status = "disabled";
};
  • sdmmc2 控制器 :地址 0xfe000000 ,支持最大频率150MHz,配置时钟、复位和FIFO深度
  • uart8 控制器 :地址 0xfe6c0000 ,用于蓝牙通信,支持DMA传输
sdmmc2 {
    sdmmc2m0_bus4: sdmmc2m0-bus4 {
        rockchip,pins =
            /* sdmmc2_d0m0 */
            <3 RK_PC6 3 &pcfg_pull_up_drv_level_2>,
            /* sdmmc2_d1m0 */
            <3 RK_PC7 3 &pcfg_pull_up_drv_level_2>,
            /* sdmmc2_d2m0 */
            <3 RK_PD0 3 &pcfg_pull_up_drv_level_2>,
            /* sdmmc2_d3m0 */
            <3 RK_PD1 3 &pcfg_pull_up_drv_level_2>;
    };

    sdmmc2m0_clk: sdmmc2m0-clk {
        rockchip,pins =
            /* sdmmc2_clkm0 */
            <3 RK_PD3 3 &pcfg_pull_up_drv_level_2>;
    };

    sdmmc2m0_cmd: sdmmc2m0-cmd {
        rockchip,pins =
            /* sdmmc2_cmdm0 */
            <3 RK_PD2 3 &pcfg_pull_up_drv_level_2>;
    };
};

uart8 {
    uart8m0_xfer: uart8m0-xfer {
        rockchip,pins =
            /* uart8_rxm0 */
            <2 RK_PC6 2 &pcfg_pull_up>,
            /* uart8_txm0 */
            <2 RK_PC5 3 &pcfg_pull_up>;
    };

    uart8m0_rtsn: uart8m0-rtsn {
        rockchip,pins =
            /* uart8m0_rtsn */
            <2 RK_PB1 3 &pcfg_pull_none>;
    };
};
  • sdio 引脚 :GPIO3_PC6~PD3配置为SDIO功能,支持4位数据总线
  • uart8 引脚 :GPIO2_PC5/PC6用于TX/RX,GPIO2_PB1用于RTS控制

最后看板级配置层(截取自 rk3568-toybrick.dtsi 和 rk3568-toybrick-x0.dtsi )

//基础定义 (在 `rk3568-toybrick.dtsi` ):
sdio_pwrseq: sdio-pwrseq {
    compatible = "mmc-pwrseq-simple";           // 简单MMC电源序列控制器
    clocks = <&rk809 1>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使用RK809 PMIC的1号时钟输出
    clock-names = "ext_clock";                  // 外部时钟名称
    pinctrl-names = "default";                  // 引脚控制状态名
    pinctrl-0 = <&wifi_enable_h>;               // WiFi使能引脚配置
    post-power-on-delay-ms = <200>;             // 上电后延时200ms
    reset-gpios = <&gpio3 RK_PD5 GPIO_ACTIVE_LOW>; // 复位GPIO,低电平有效
};
//板级覆盖配置 (在 `rk3568-toybrick-x0.dtsi` ):
&sdio_pwrseq {
    post-power-on-delay-ms = <20>;               // 缩短延时至20ms
    status = "okay"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明确启用状态
};
......

wireless_wlan: wireless-wlan {
    compatible = "wlan-platdata";                // WiFi平台数据兼容性
    rockchip,grf = <&grf>;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关联通用寄存器文件
    wifi_chip_type = "rtl8723ds";               // 明确指定芯片型号
    status = "okay"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启用状态
};

&wireless_wlan {
    pinctrl-names = "default";                  // 引脚控制状态
    pinctrl-0 = <&wifi_host_wake_irq>;          // 主机唤醒中断引脚
    WIFI,host_wake_irq = <&gpio3 RK_PD4 GPIO_ACTIVE_HIGH>; // 主机唤醒中断GPIO
};
......

&wireless_bluetooth {
    compatible = "bluetooth-platdata";           // 蓝牙平台数据兼容性
    clocks = <&rk809 1>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使用RK809的1号时钟
    clock-names = "ext_clock";                  // 外部时钟名称
    uart_rts_gpios = <&gpio2 RK_PB1 GPIO_ACTIVE_LOW>; // UART RTS控制GPIO
    pinctrl-names = "default", "rts_gpio";      // 两种引脚状态:默认和RTS GPIO
    pinctrl-0 = <&uart8m0_rtsn>;               // 默认状态:UART8 RTS引脚
    pinctrl-1 = <&uart8_gpios>;                // RTS GPIO状态:GPIO模式
    BT,reset_gpio = <&gpio3 RK_PA0 GPIO_ACTIVE_HIGH>;     // 蓝牙复位GPIO
    BT,wake_gpio = <&gpio3 RK_PA2 GPIO_ACTIVE_HIGH>;      // 蓝牙唤醒GPIO
    BT,wake_host_irq = <&gpio3 RK_PA1 GPIO_ACTIVE_HIGH>;  // 蓝牙唤醒主机中断
    status = "okay"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启用状态
};
......

&sdmmc2 {
    max-frequency = <150000000>;                 // 最大工作频率150MHz
    supports-sdio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支持SDIO协议
    bus-width = <4>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4位数据总线宽度
    disable-wp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禁用写保护检测
    cap-sd-highspeed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支持SD高速模式
    cap-sdio-irq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支持SDIO中断
    keep-power-in-suspend;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休眠时保持供电
    mmc-pwrseq = <&sdio_pwrseq>;               // 关联电源序列控制器
    non-removable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不可移除设备
    pinctrl-names = "default";                  // 引脚控制状态
    pinctrl-0 = <&sdmmc2m0_bus4 &sdmmc2m0_cmd &sdmmc2m0_clk>; // 引脚复用配置
    sd-uhs-sdr104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支持UHS-I SDR104模式
    status = "okay"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启用状态
};
......

&uart8 {
    status = "okay"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启用UART8
    pinctrl-names = "default";                  // 引脚控制状态
    pinctrl-0 = <&uart8m0_xfer &uart8m0_ctsn>; // TX/RX和CTS引脚配置
};

由于篇幅过长,下面对几个关键节点进行说明:

  • mmc-pwrseq : 将WiFi模块与SDMMC2接口绑定的关键属性
  • cap-sdio-irq : 启用SDIO中断支持,提高数据传输效率
  • keep-power-in-suspend : 确保休眠时WiFi模块保持供电,支持唤醒功能
  • non-removable : 标识为板载固定设备,不支持热插拔
  • sd-uhs-sdr104 : 支持高速传输模式,最大传输速率104MB/s
  • uart_rts_gpios : 蓝牙UART流控制信号,确保数据传输可靠性
  • 双引脚状态管理 : 通过 pinctrl-0 和 pinctrl-1 实现UART和GPIO模式切换

3.2 WIFI & BT连接测试方法

由于目前版本下的Linux内核并没有预装WIFI 和 蓝牙的测试命令,所以我们直接使用出厂自带的系统进行测试。

BLE如果可以配对成功的话,就可以验证通信了,因为配对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定形式的通信,并且配对成功是成功建立通信链路(即连接)的先决条件。

但是WIFi连接成功只能代表设备和路由器等设备之间建立了逻辑链路,但不能确保连接成功,还需要进行网络测试,比如打开网页,使用ping命令等。

3.3 WIFI & BT连接测试具体演示

连接好天线后,接上电源进入系统:

系统界面

(注意,随着软件更新,进入系统后的界面可能会有所不同)

BLE测试

我使用的手机蓝牙与开发板进行配对,在设置中找到对方设备进行配对。点击连接,安卓手机和鸿蒙会各种弹出确认配对码请求,在两个设备上分别点击配对即可:

蓝牙配对界面1

蓝牙配对界面2

配对成功,蓝牙测试正常。

WiFi连接测试

使用板卡连接手机热点"OPPOA5"进行测试,连接成功以后,在设置中可以看到连接信息:

WiFi连接信息

我们打开浏览器,测试网络是否正常:

浏览器测试

成功访问微博,网络连接正常。

4 WIFI & BT 使用---NAPI方式

在 GitHub 上编辑此页
上次更新:
贡献者: fxx
Prev
13 音频
Next
14 摄像头